●邱铁强(仙桃市税务局)
我有着深深的扇子情结,打记事起即与蒲扇结缘,长大后则迷恋折扇。
我小时候村里还没通电,蒲扇是村民们夏天用来消暑纳凉、驱赶蚊虫的最好工具。父亲每次买回蒲扇,母亲都用旧布条沿着其边缘缝上一圈花边,这样的蒲扇美观而耐用。
我从小特别怕热,每到夏天,前胸和脖颈处长满痱子,吃饭时,痱子因受热会“痒”得难受,父母亲这时会坐在一旁轮流摇动蒲扇,让我沐浴在悠悠清风中吃饱喝足。晚上睡觉时,母亲扇走蚊帐内的蚊子,然后侧卧在我身边,轻摇蒲扇,让我在清凉怡人的微风中慢慢进入甜蜜的梦乡。四十多年过去了,母亲摇着蒲扇给我扇风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。
小时候家里穷,无法做到人手一把蒲扇,我们兄妹7人时常为争抢蒲扇吵架,闹得全家不得安宁。有一次,我与妹妹在抢夺那把新蒲扇时撕破了扇面,还彼此划伤了手腕。
如今,蒲扇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,而我心中的蒲扇情结始终未变。每当我在一些活动现场收到一柄柄正反面印有文字和图案的“广告扇”,就会联想到留下儿时温馨记忆的蒲扇,心中顿时泛起层层涟漪,随手轻轻一摇,缕缕清风拂来,快乐与惬意便不期而至。
随着年龄增大,我逐渐喜欢上折扇。
我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走村串户看大戏,舞台上温文儒雅的小生手中持有的折扇最吸引我的目光。小生每唱完一段铿锵优美的唱腔,便“啪”的一声将折扇如孔雀开屏般展开,随后倏地一下收拢,潇洒地插在肩背处。整个动作一气呵成,让我羡慕不已,常常空着手偷偷模仿小生的动作。我一直认为,我的折扇情结应该是在小时候看大戏时悄然形成的。
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,折扇很难买到,我为了过把折扇“瘾”,跟着哥哥学会了折纸扇。将一张齐整的旧纸均匀地叠成一幅长条状,中间对折后拉开,再将中间两页分开的部分用饭粒粘牢,即成为一把微型纸折扇。尽管纸折扇只能摇出一点微风,而我总是感到莫名的亢奋。
现在,我的扇子情结变得越发浓烈。每天晚饭后,我习惯轻摇折扇,沿着仙下河漫步到钱沟“百姓大舞台”观看荆州花鼓戏演出。“梁山伯轻摇白扇,要把这祝家庄的美景风光细观从头……”舞台上身着精致戏服的“梁山伯”正在演唱《梁祝》选段《心驰神往飞越州》,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,一个闷热、烦燥的夏夜就在折扇摇出的清风中度过了。